發布日期:2020-10-27 09:31:36   
一、數字城市發展現狀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以數字城市為基礎、而數字城市必須是徹底數字化的城市。中國學者特別是地學界的專家認識到“數字地球”戰略將是推動我國信息化建設和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武器。
從這之后,在我國與“數字地球”相關相似的概念層出不窮,“數字中國”、“數字省”、“數字城市”、“數字化行業”、“數字化社區”等名詞充斥報端和雜志,成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許多省、市把它作為經濟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來抓。
回過頭來看這一階段“數字城市”的建設過程所取得的成果是將我國城市信息化建設向前推動了一大步。”數字城市“建設的推動力主要來自空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發展。以城市化內容的虛擬實現為特征數字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利用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將城市建設、管理、經濟、民生等信息與空間地理位置信息聯系在一起實現更精準的服務。
在這一階段的數字城市建設過程中核心支撐是空間地理信息和空間地理信息技術。由此產生的問題是:這一城市數字化的進程止步于建筑之外城市中巨大的建筑空間沒有數字化所以這樣的“數字城市”是不徹底的數字城市。
二、智慧城市的概念及特征
2008年11月,IBM公司在紐約召開的外國關系理事會上,首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理念。之后“智慧城市”應運而生,智慧城市是以數字城市、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為支撐,以“大數據時代”的數據中心為基礎設施,在城市各個方面實現智能應用的高級城市發展形態。
智慧城市的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李德仁院士指出,“智慧城市=物聯網+互聯網”。“智慧城市”自從提出概念以來,就被大家廣泛關注,到目前為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一)“智慧城市”與物聯網緊密相連。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離不開互聯網,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它將使得任何物理的實物都可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實現了物物相連。
(二)智能應用。智慧城市擁有海量的數據,要真正實現“智慧”,城市需要擁有能夠處理分析海量數據的能力。目前的“云計算”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通過云端的計算,結合互聯網技術,智慧城市通過集中整合各類信息,并將處理后的各類信息通過網絡傳遞出去,實現資源共享,網絡間的個體之間可以實現信息交互,從而完成信息的增值應用。
(三)高新技術的整合。要實現智慧城市,需要整合許多高新技術,如數據采集的時候需要遙感技術、GPS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數據傳輸的時候需要網絡技術,數據處理的時候需要云計算、GIS技術等。
三、智慧城市綜合戰略實施現狀
智慧城市的成功取決于三個關鍵群體的行動:城市規劃部門、解決方案供應商、國家/地區政府。根據經驗,我們發現了實施過程中的幾個常見障礙,明確許多城市尚未充分發揮潛力的原因。
首先,每個城市的發展決心、項目前景與相關方利益各不相同,智慧城市的發展過程也充滿挑戰,并不存在普適性的發展藍圖。準備工作所需的基礎知識技術、強大的組織技能與最佳實踐范例也非唾手可得。城市缺乏技術能力也是問題之一。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準備工作耗時繁瑣,而政府往往沒有時間與專業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領先城市的管理人員必須明確優先事項,協調各方利益,獲得各方支持。監管本身也對發展帶來了阻礙。智慧城市需要監管框架來監督新技術和數據的使用,但這將增加監管和行政負擔,提高了戰略落實的復雜性。
此外,智能城市解決方案通常成本較高,回報不確定,投資回收期較長,很難確保前期資金。大多數智能解決方案較為新穎,商業模式也尚未經過事實檢驗。但要克服的最大問題是反對變革的態度。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通常激進而創新,公民和利益相關者很難了解智慧城市的優勢,也很難接受短期內的巨變。智慧城市發展理念是新技術變革與城市發展新挑戰的共同產物,其本質是用技術的手段賦能城市,重塑城市的發展模式。
經過初期的爆發式增長,智慧城市建設進入認識深化和理性實踐階段。智慧城市規劃和頂層設計仍然是數量最多的需求,城市運營管理、政府政務、城市大數據、交通出行、應急管理的需求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智慧市政、智慧安防等領域則進入相對成熟狀態。智慧城市建設涉及領域廣泛,當前已經形成了參與者眾多的行業生態網絡和激烈競爭與廣泛合作共存的行業格局,并出現具有較強技術和整合能力的行業引領者。
如今,數字城市的建設已經在我國各個城市如火如荼的開展多年了,各個城市也已擁有了海量的數據。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云計算和物聯網的發展,智慧城市產生了。